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

中韓電競選手超級比一比

>> 08.05.09 <<

以下文章內容相當殘酷寫實,
未滿15歲兒童請勿觀看...
未滿18歲青少年請由家長陪同觀看!


回想起台灣的電子競技...
自從2001年曾政承站在WCG頒獎台上喊出了「Taiwan No.1」之後...
2002年、2003年也都還有幾位選手站上台面...
然而從2004年開始一直到2007年這三年間,
台灣幾乎沒有在世界電競界發出過任何聲音...
韓國卻開始不斷登上國際電競舞台的版面~

讓我們比較一下韓國在這些時間點發生了什麼事...
1999年韓國成立了第一個真正的全職業電子競技團隊「KTF MagicNs」
2000年KeSPA正式宣佈成立,開始舉辦職業聯賽(Pro League)
這個階段的Pro League是非常簡陋也有點冷門的活動

但是四年後,台灣卻幾乎沒有在電競上再贏過韓國...
不論是活動舉辦、商業行為、社會風氣、選手名次、團隊經營、、、
沒有一樣再贏過韓國了@@...

這四年KeSPA究竟做了些什麼?台灣電競界又做了些什麼呢?

首先,韓國採用了明星選秀制度來挑選選手
在韓國,想要成為一個職業選手必須經過...
A.「網咖店面初賽、複賽、決賽」(單一間網咖比賽)
B.「地區網咖初賽、複賽、決賽」(類似台北市大安區、萬華區)
C.「縣市網咖初賽、複賽、決賽」(類似台北市、高雄市)
D.「分區初賽、複賽、決賽」(類似北區、中區、南區)
E.「全國準決賽」>>>「全國總冠軍賽」
通過這一連串的賽事洗禮後,每年大約會有100個人取得KeSPA所發的「半職業選手證」
而這100位選手當中大約又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有幸被職業團隊挑選成為「職業板凳選手」

反觀台灣呢?在台灣,似乎取得WCG參賽權就已經算是全台灣最大的電競明星頭銜了....
當然並不是說台灣選手技術差,只是透過數據比較一下便能夠明顯發覺,
台灣選手的競爭者實在是太少了!
相信用左腳小指想你也會知道,兩國選手的競爭力差距有多遠...

走過一連串廝殺,最終仍生存下來的韓國職業選手
比起在台灣只需要跟幾十個人(甚至某些項目參賽人數不到10位)
便能取得台灣冠軍頭銜的台灣選手比起來...
不論比賽經驗、練習量、臨場反應、、、都有了一段不小的差距

更別提,韓國玩家成為職業選手後每天必須練習8~10小時
台灣選手取得WCG參賽門票後呢?我不敢說.......Orz...

日復一日的練習、年復一年的比賽,經驗的累積強化了選手的實力
最終,這一路上的苦練,造就了現在我們所見的「韓國職業選手」

你說韓國職業選手他們都是天才?是有天分的?
我認為這完全是自欺欺人的謬論!什麼叫天才?天才就是一週只練一小時,
卻能夠打贏一週練七天,每天練八小時的人...這樣才叫「天才」

這些韓國職業選手,他跟你我都一樣是凡人,他跟你我都一樣熱愛所選擇的遊戲
差異在於他們一天練了八到十個小時,你我卻在東邊撲撲蝴蝶、西邊撈撈小魚...
沒有堅持,荒廢了天分,日積月累的實力差距越拉越遠...
當台灣與韓國再次同台競賽時...
下場就是我們在2004年到2007年之間所看到的慘樣了...

這些道理很簡單,你我都懂,但就是沒有堅持下去
就像我常和朋友說的一句話...
「一個完全不會打電動的路人,連續打三年的小蜜蜂,他一定也會成為小蜜蜂達人了!」
古者有云:「熟能生巧」嘛~
就算有再高的天分,每天都這裡摸摸那裡拍拍的
最終也只是浪費了天分而已...

眼見CSS的末代賽事即將到來
但一位核心隊友卻愛練不練的,無心於此...
有感而發寫了這篇...
希望有緣看到此篇的朋友,別放棄了自己當初對於遊戲的熱誠
也別忘了...唯有「堅持到底的,才能成為菁英」阿!

2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被圖片騙了= =

smile4430 提到...

不好意思,我是育達技術學院多媒體與遊戲發展科學系(簡稱多遊系)的三年級學生,期末我要做一個書報專題,專題的內容是關於「電子競技」這一方面,裡面也有部分提到電競選手的部份,我想引用您文章裡面的一小段,來作為介紹,請問可以嗎??